<<長庚推薦閱讀之星參賽作品集>>

****評分內容:採取評審計分佔60%,YouTube人氣佔40%,綜合計分****

一、評審計分:

1、評審委員:由圖書諮詢委員與本館人員共計五名組成評審委員
2、評分項目:依人文評價(含文字流暢性、哲理性)、技術性暨評價(含構圖、用光、視角)、想像力評價(含感性、視覺語言的豐富性)及創新性評價(含藝術觀念、表達方式、拍攝或製作技法)進行綜合評分。
3、評審評分:

編號 編號一 編號二 編號三 編號四
評審評分 79.6 66.8 77.2 64

二、人氣計分:

1、評比期間:計分期間至5/7日10:30止,開放YouTube 氣指數競賽。
2、人氣指數:

編號 編號一 編號二 編號三 編號四
人氣數 3410 349 2382 272

 

恭喜下列得獎者,成為長庚推薦之星winner:

第一名新台幣1,500元,winner:工設系 賈豫興

第二名新台幣1,000元,winner:企研所 藍士強

佳作每名獎金新台幣500元,winner:工設系 高韞豐、醫學系 朱展麟

1.

 

靈魂擁抱》-靈魂是慾望的糖衣?

工設四   賈豫興 

就算我們擁抱在一起,我們的靈魂是否也一起擁抱?

貼緊著身體,當她眼神看著男友望向遠方的專注神情,她感受這樣子的狀態,只是單方面的發燒罷了,於是她問:「你在想什麼?」

「沒有呀。」他回神,再看了一次女友再次強調:「沒有啦!」接著又望向另一個方向。

時間不過十幾分鐘,女友想的全是如何猜到男友的想法,而男生這一邊幾乎是什麼都沒想。他思緒單純的活在當中,也許會把心思突然想起等一下要做的事,注意時間,但對於現在的狀態,似乎有點無奈。

她哭了出來,還帶有深深的自責,什麼話也沒有說。

「你怎麼了?」男友突然嚇到,有什麼事情嗎?

「沒事,沒事」鼻頭泛紅,接著拿出衛生紙,用力的擤出來,她突然覺得好過多了。

再尋常不過的一幕,卻深刻讓人覺悟,我們忙碌的生活裡,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靈魂,注意對方的靈魂?以上不過是我突然想到的情節罷了,和書中內容完全無關,此書討論名氣,名字、數字、符號,這一些代表我們自己本身的東西,卻是那麼虛幻容易取代的,握緊名氣的每一刻,卻被名氣所綁架,動彈不得,於是出了名的名人,你所看到的表面,都不見得會是他本身的樣子

,反而是觀眾所期待的,某種虛幻形象,這才是本書所討論的主題。

但是非名人的大眾,不被名氣所囿卻也和身邊的人,如此遙遠…

        

2.

推薦: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

工設系   高韞豐

這是一部紀錄片,以單純並且客觀的角度紀錄下這群身處在不一樣世界的孩子,看著他們開心的拿著相機,帶著實驗的精神,真正的體會攝影的創作還有對於世界的紀錄,才能真正的瞭解到攝影的出發點是哪。

對於不管是攝影初學者或是攝影老手,這部記錄片都是一部發人省思的看法,說明了攝影不是要好的器材,攝影不是每天都想著要買好的鏡頭,而是真正闡述實紀攝影的真諦,以身體實際的體會每一個畫面並且參與其中,使得最後的畫面永遠的保留在那個時空。

我推薦這部記錄片不光是認為這部記錄片說明了攝影的創作,同時因為這部記錄片把這個世界中一個可怕的角落挖掘出來,而且以實際的行動去鼓勵幫助他們,這一點是非常有價值而且令人欽佩的。

                     

3.

盧安達飯店電影閱後感想投稿

企研所 藍士強

一九九四年四月,胡圖族人發動滅族的行為,致使約一百天內有超過九十萬人遭到屠殺。上帝有聽到孩童們的哭聲嗎?耶穌有聽見婦女的呼救聲嗎?或許是太小聲了,上帝沒有聽見;也或許是人們總習慣性摀住眼睛,假裝沒有看見。

世界展望會長期關注著第三世界,也包括非洲盧安達。但世人的施捨,猶如我們在台北車站丟幾個銅板,給趴在地上的肢體殘障者一般,是一種歧視性的可憐,那不是關愛也不是悲天憫人的天性流露,而是嚴重的差別待遇。在所謂民主國家的眼光,一切的人道救援皆是以利益做為考量。他們不需要金錢、鑽石、財富,他們只需要我們抱持一種流著人類血液的同理心,只需要一個來自我們內心真誠感動的擁抱。

值得欣慰的是,當年曾當劊子手的盧安達人,至今很後悔當時殘害同胞的愚蠢行為。矇蔽的雙眼,讓他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骯髒的耳朵,一昧聽著命令執行滅族的惡行。現在的盧安達當局,極力撫平十幾年前的傷痕,隨著時間的流逝,只希望歷史不要重演。

           
4.

推薦:The life within 

醫學系 朱展麟

我是醫學系二年級的朱展麟。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Jean Hegland寫的「The life within」,中文直譯是 「在裡面的生命」。想猜一下到這本書在寫什麼嗎?好,我給你5秒鐘的時間讓你按播放程式的暫停鍵,讓你思考一下;然後我會說出答案,並開始介紹本書。

「The life within」這本書,是作者寫她在懷孕過程的親身感受與對體內胎兒的想像,輔以胚胎學知識及不同族群留下的有關懷孕的傳說。

你會不會覺得,你現在能聽見我的聲音,是件多麼神奇的事?你曾經只是一顆受精卵;它在DNA的指引下,經過無數次的細胞分裂與繁雜的細胞凋亡程序,經母親懷胎九月,才能發育成成熟的胎兒,也才能有現在的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任何的誤差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改變。所以生命的誕生是件偉大的事,我看這本書的動機,就是想一窺人類生命起始的奧妙。

這本書以懷孕月數依序分成九個章,每個章的開頭有一幅圖。我把這些圖放入影片,並以書中的內容為這些圖做介紹:
一個月:一隻精蟲進入女性體內,必需和其它數以億計的同類競爭;從中脫穎而出,率先鑽入卵子中的精子才能讓它變成受精卵,才能有日後參與著床、發育的機會。受精卵還在輸卵管時便開始分裂,進入子宮內膜著床後,每分裂一次體積便大了些。
二個月:這是第五個星期時,胚胎的樣子。作者說它就像是個怪獸,想像自己的身體裡藏著這個像水蛭般吸收養份的生物,它以後可是會變成自己的孩子,這真是種奇怪的感覺。等到三個月時,它會達到拇指般的大小,有臉和身體的雛形,那時起我們才稱它作胎兒。
三個月:作者一天在廚房做蘋果醬,這是蘋果橫切面的樣子,它的果肉部份是從花托發育而來,中間有五個種子,種子外面包著退化的花瓣。這讓它想到花結果,果裡面的種子以後又會發育成樹,樹又會開花,如此循環不已。她不禁想到自己與胎兒的關係和這不是挺相似的嗎?此外,她感覺自己好像生病了,或許是由於荷爾蒙做祟。她說:「Nothing in the world smells wholesome, smells right.」
四個月:胎兒開始聽得見聲音,感覺得到皮膚四周的羊水,手掌己刻下決定財富的紋路;作者在這個月開始感受到胎兒輕擢她的肚子,證實它的存在。一天她走在街上看見一群青少年圍著一個白髮老人聊天,行人們從她身旁通過時,她忽然有一個體會:無論老的少的,他們都曾經是某個人肚子裡會動的小東西,也都代表某個人生命的延續。
五個月:胎兒的某些細胞開始在DNA調控下有計劃的死亡,腳趾與手指頭就是這樣形成的。作者之前那種生病的感覺消失了。她回憶,在那段期間她第一次覺得生命的肉慾性令人厭煩,她因此可以體會和尚渴望超脫肉體、只以心靈形式存在的心情。
六個月:胎兒就像樹的基部,藉由環繞在四周的胎盤分枝出去的血管,吸取母體的養份。它瘦如皮包骨的肢體開始長肉,身體很容易便碰到母親的肚子,不能再過之前那種毫無重量負擔的生活了
七個月:它原本平滑的腦部開始產生縐褶,小胎兒開始有情感和記憶。作者有感而發:我們雖然較絕大多數的動物有更高的智能,似乎是個優點,但這不也表示我們也受到更多無形枷鎖的索縛?
八個月:胎兒越來越大,周圍的空隙越來越小;它把母親的心臟、腸胃和肺都擠到了一旁,把作者的肚子撐得像個滿月時的月亮。
九個月:待產日屈指可數,徘徊耳際各種民族流傳的傳說似乎變成了母親在臨死前產下胎兒的祈禱,因為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時代,孕婦生產可說是「鬼門關頭走一遭」。書中作者對生產的比喻很妙,她說:「…And yet when we labor we are never alone, for birth, like sex, is a dance for two. A women in labor is flooded with the same hormones that surge through her body during sex; her uterus contracts in a similar way; at times even her voice and face might be the voice and face of a woman making love. In child birth, too , she must both surrender to the urgencies of another, an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her own body until that path leads her beyond herself, to something she could not have found alone.」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做的介紹,希望能引起您對「The life within」這本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