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四 19:00~
日期 |
題名 |
索書號 |
內容簡介 |
4/1(二) |
人生劇展:蘭陽溪少年 |
VHS/989.2/8966/v.19 |
|
4/3/(四) |
台灣的故事:歷史的宿命 |
VHS/677/8575/v.1 |
|
4/7/(一) |
人生劇展:濁水溪的契約 |
VHS/989.2/8966/v.32 |
|
4/8(二) |
人生劇展:浮華淡水 |
VHS/989.2/8966/v.40 |
|
4/10/(四) |
台灣的故事:返鄉的渴望 |
VHS/677/8575/v.2 |
|
4/14(一) |
人生劇展:車票 |
VHS/989.2/8966/v.10 |
|
4/15(二) |
人生劇展:野孩子 |
VHS/989.2/8966/v.23 |
|
4/17(四) |
台灣的故事:民主的根苗 |
VHS/677/8575/v.3 |
|
4/21(一) |
東邪西毒-王家衛 |
電影社活動 |
|
4/22(二) |
人生劇展:尋找蓮花 |
VHS/989.2/8966/v.13 |
|
4/24/(四) |
台灣的故事:統獨之爭 |
VHS/677/8575/v.4 |
|
4/28(一) |
熱血男兒-王家衛 |
電影社活動 |
|
4/29(二) |
人生劇展:九歲那年 |
VHS/989.2/8966/v.20 |
03-211-8800
分機:5270
E-Mail
:libmedia@mail.cgu.edu.tw
關於「河川三部曲」:
人是生活中的主要角色,而人又是依附在這片土地上來生存的,人與土地構築了這片豐富的人生舞台,尋找我們居住鄉土的美麗與哀愁一直是我們打拼的目標。
其中,台灣的水資源問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此次河川系列即是以戲劇的方式來表達出人與河川之間共存共榮的情感,在每一集的故事中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觀點來呈現人們與河川的愛恨情愁。
人物中有河邊賣水果的少年,有生長在窮困台西的黑道老大,也有生長在淡水河畔,每天經過淡水河卻從來沒有正視淡水河的上班族,在每一集中,我們利用每位編劇導演不同的手法呈現每一條河川與其一起生活的人們的不同面貌,有鄉土情懷、也有都會嘲諷等,用這些方式,我們想表現出台灣這塊土地與人們應享受的陽光與希望…。
河川三部曲全採用影片(超16釐米或35釐米)拍攝,共有:「蘭陽溪少年」、「濁水溪的契約」、「浮華淡水」。
河流三部曲之一:蘭陽溪少年
故事大綱:
一個多雨的小鎮,一個頹廢的酒店老闆,一個早熟而孤獨的高工學生,這裡有一條像母親的河。
一座白色的醫院,一個深情的護士,一個大方而感性的高工女生,圍繞著一個堅韌承擔家庭的母親。
高工生阿政自幼就負起照顧家庭的任務,他暗中喜歡護士小鳳,也因為小鳳的拒絕而私自痛恨阿青。
頹廢的阿青是酒店的老闆,也是護士小鳳的男朋友。高中時阿青因小鳳而與別校學生起衝突,並將他們殺成重傷,坐了牢,也改變他的一生。
阿青沈醉在許多女人的懷抱,小鳳在最後忍耐極限後離開他,而阿青後來與阿政發生衝突,不小心被打傷了腦,也喪失記憶。
酒店結束了,阿青每天都去蘭陽溪釣魚;蘭陽溪,是他在坐牢期間,母親自殺的地方。
主要演員:戴立忍、張鳳書、沈婉瑜、邱秀敏等。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p6.htm)
河流三部曲之二:濁水溪的契約
本片入圍89年電視金鐘獎、最佳單元劇獎、最佳戲劇導播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
本片榮獲89年電視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
本片入圍89年亞洲電視節最佳男主角獎
故事大綱:
一張陳舊的地契,成為王文東對亡母的約定。
坐了15年牢,剛出獄的王文東,巧遇了前來花蓮避感情債的少年李明南,阿南是成長在西門町時髦、早熟的青少年,為了覬覦賣地所得,地契又成為王文東與阿南兩人的合作契約。
阿南帶著王文東回到西門町籌措族費,也讓王文東重新接觸睽違已久的台灣社會,他看到了更富裕也更茫然的一代,原來時間會改變一些事,但人被大環境所帶來的扭曲,竟是代代相同。兩人開始上路,尋找王母心中的天堂樂園,那遠在竹山,可眺望到濁水溪的山頂。
一路上他們回到王文東頹敗的海邊故鄉,也見到了王文東為之入獄的無緣愛人,更讓阿南經歷了一段心靈成長之旅。 兩個不同時代的邊緣人,在這一段尋找人生樂園的旅程裡,譜出一段動人的忘年之交。這是一段贖罪契約、友誼契約、心靈契約,也是一段人生的契約。
主要演員:戴立忍、莫子儀、范瑞君等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p1.htm)
河流三部曲之三:浮華淡水
本片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獎「獨立創作作品競賽」劇情類最佳影片
故事大綱:
每一張泛黃的照片裡,到底塵封著多少回憶? 剛由大學畢業,一心想在事業上闖出成績的王月綺,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採訪當紅的流行暢銷作家吳菁美,隨著採訪工作的進行,月綺對自己長久以來所信奉的價值觀念,卻逐漸有著深深的疑惑。
由於一張意外獲得的照片,王月綺逐漸深入隱藏在吳菁美背後所不為人知的祕密,那是一段關於友情、愛情、理想、背叛的記憶,流轉於淡水河旁的歲月,浮盪在薩克斯風爵士樂裡的青春時光。
主要演員:戴立忍、范瑞君、瓢蟲合唱團、1976合唱團等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p2.htm)
故事大綱:
? 這點一直令他難以釋懷。可是當哥哥讓他看看彼此的成就,油污滿佈的黑手相對於他學業有成的大學畢業生,原來家境困難及生父不盡責,才會逼使母親採取最不願意的選擇。「車票」改編自前暨南大學李家同校長的同名原著小說。
故事敘述新竹天主教德蘭中心所收養的一個棄嬰,長大後,藉由修女轉交給他兩張當年在襁褓中所夾的公路及鐵路火車票票根,想找尋自己的親生母親。
原本對母親滿懷怨懟的他,郤發現母親已過世,同時令他意外是他還有一個修理汽車哥哥。從哥哥口中他得到更多關於母親的消息,原來母親一直沒有拋棄他,每年母親幾乎都會到德蘭中心當義工,同時默默地在一旁守著他一兩天。
那麼母親當年為什麼要丟棄他
主要演員 : 鄭同村、路嘉怡、陳鳳桂、黃炳輝、陳若萍、 蔣 沅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ticket.htm)
本劇改編自名作家張大春的同名小說,呈現一個「野孩子」的觀點和心情,全刻洋溢著淡淡的哀愁與苦澀的幽默。
候世春,外號叫大頭春,一個十五歲的國中生。他不是頂好,但也算不上壞,他的腦袋裝滿了思慮和意見、困惑和質疑。他被迫每天看著父母親之間的裂縫日益擴,大終至仳離。眼看著一個溫暖的宇宙破碎。然後,有一天,一件偶然的事情,改變了他的命運。
大頭春原不是個野孩子,但種種因素將他推到「街上」,從懵懂到熟悉,從陌生到認同,他也成了一個野孩子。他知道,「街上」是一個沒有出口的困境。這些野孩子用「酷」來包裝他們怔忡的心。
故事大綱:
大頭春被訓導主任冤枉為燒掉考卷的主謀,同時又得知父親因逃避賭債而落跑,心神激盪之下,衝撞主任並逃出學校。
「街上」是一片危機四伏的叢林,但這些沒處可去的少年,只能冒著被野獸吞噬的危險,學習叢林的觀念和法則,掙扎著求生存。他們故意的漠然與冷靜,特別令人難過。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失去了單純的愛與信賴,只能在寒冷的街上相濡以沬,互相取暖?…家庭的摯愛,穩家的生存空間,這是人類恆久不變的期待,誰會願意流落到街上去做「野孩子」呢?
製作表演人員:
製作人/導演:劉德凱; 編劇:楊海薇; 演員:陳冠霖、蘇億菁、陳育德、 歐藏喜、吳長愷、葉政昌、連靜文、洪慧筠、方茂煜、李慧娟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kid.htm)
故事大綱:
故事發生在同一家族的三代女性,正值青春年華的孫女
;準備好要面對死亡的阿媽;以及一位被視為異數的阿姨。
戀愛中的孫女,正在找尋生命的意義,通過阿媽對一生的的回顧,在孫女的兒時記憶及阿媽的回憶中,展現不同時代女性的生命故事。
阿媽一心一意要重回舊時地
"蓮花池"的過程中,彷彿進行一場重整,尋找與再發現自我的生命儀式,並從中體現了女人與女人之間的瞭解,寬容與真心關懷。
孫女在阿媽一生中看到自己個性中的堅毅與浪漫,也在阿姨與其戀人身上找到一份執著,忍耐與勇氣,這些交雜宿命,不甘,堅忍與溫柔的人生經驗,似乎應能使女人在寬懷一笑後,更勇於面對生命。
主要演員:李秀、萬芳、羅斌、單承矩、 吳文翠、黃淑瑛、陳俊欽、黃芳亭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_drama/arch/search.htm)
本片獲88年電視金鐘獎最佳戲劇導播獎、演員林韋廷入圍88年金鐘獎最佳男配角獎
故事大綱:
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因為招逢家中變故,母親突然氣喘病發身亡,由於父親一如往常酗酒,晚歸,疏於照顧他和五歲的妹妹,於是他便帶著妹妹離家出走,兩人坐著火車,一起到台北。
在流浪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一個扒手集團收容,並供給他們吃穿住,還訓練他們偷竊的技巧,由於哥哥不願被這個扒手集團控制,於是帶妹妹逃脫。
焦急的父親四處尋找兩兄妹,在尋找的過程中,爸爸逐漸發現自己對這個家的確漠不關心,正在懊悔,感傷之際,警察送回兩兄妹,讓這個殘破的家庭還能夠重建,團圓。
主要演員:邴明德、林韋廷、張珺婷、蔡君茹
(摘自公共電視--人生劇展 http://203.74.200.13/~prgweb5/life drama/arch/nine.htm)
節目型態:台灣近代歷史/民主政治發展
節目簡介:
導讀--台灣大學外文系 廖賢浩 教授
台灣歷史史實資料大曝光公共電視年度鉅獻--「台灣的故事」,是由美國「波士頓公共電視」(WGBH)製作的台灣史實紀錄片。本片以編年史方式,重現台灣近代發展歷史,從日據到光復、從二二八陰影到新台灣人意識的民主發展歷程,忠實中肯呈現給觀眾,頗具國際觀。
片中包含「日據時代」、「國民政府遷台」、「二二八事變」等等許多精采歷史時刻之畫面,保證前所未有之歷史珍貴鏡頭。片中並由台灣的政治、歷史、民運學者專家與人民現身說法,在世紀交迭的今日,本片為最佳台灣歷史與民主政治發展之輔助教材,更是每個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值得觀賞而深思的紀錄片佳作。 全套四捲。
每集單元內容:
第一集. 歷史的宿命:
台灣最大的悲哀是:離中國太近了。 台灣,世界上少數幾個僵持最久的衝突點之一。在這裡本世紀曾經發生過的暴力衝突至今仍是餘波盪漾。夾在強權的推擠,以及國家主義和民主政治較勁之間,台灣島上的拔河賽造成了持續性的威脅:對台灣,對大陸,對美國,甚至世界和平。台灣的故事可以從她的地理位置開始說起......
第二集.返鄉的渴望:
韓戰的爆發使台灣在兩岸分治之後,具有無可取代的戰略地位。美援加 上土改,讓台灣的經濟起飛,不過,那時的台灣一直懷著要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的嚮往與使命.....
第三集.民主的根苗
從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到解除戒嚴,台灣的民主運動一路走來,歷經千辛萬苦,才有今天的果實。看當今反對黨大老當年為階下囚的模樣,聽民進黨主席林義雄談林宅血案經過,眼中淚光閃爍。感人至深的「民主的根苗」,不可錯過。
第四集.統獨之爭
1996年台灣全民直選總統,卻也讓中共覺得台灣的分離意識漸濃,而導致了台海飛彈危機。台灣要進入國際社會,也被中共屢次以一個中國為名而打了回票。在各項選舉中,統獨爭議更是無法避免的話題,在新的世紀, 台灣要如何定位,再創新局呢?